|
马庆刚的“执法担当”来源:抖音红二连老兵作者:抖音红二连老兵浏览数:2370次
记者:陈文倩 实习记者:赵梦洁 通讯员:孙嘉阳 他以“为民、务实、勤勉、尽责”的品质立足本职工作, 恪尽职守;他曾荣获首届“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先进个人”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他脑子装着新区生产加工企业“地图”,大小厂房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他叫马庆刚,原雄安新区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执法组组长。 正在企业检查的马庆刚 动真碰硬严执法 “你们今天如果敢拆,我就死给你们看!”一名男子情绪激动,站在一座简陋老旧的加油站前大声喊道,说完就拧开汽油壶盖,准备淋在自己身上…… 2019 年的一天,马庆刚接到群众举报:志华加油站持续非法经营,无人管控。马庆刚立即着手调查,发现这家加油站经营许可在十年前就过期,目前手续不全,加油站也早已不符合安全距离规定,离居民区门口不足十米。 马庆刚意识到这次碰上了“硬茬儿”,他协调各方制定好执法计划,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还安排了后备救援队伍做保障。 雄县分管安全的副县长、公安局执法人员、特警都赶到了现场。 双方对峙着,见加油站负责人情绪激动,马庆刚先安抚着他的情绪,说道:“你这个加油站旁边这么多村子,又在居民楼旁边,如果发生意外爆炸了,会殃及到多少个家庭、多少条无辜的生命,你自己也有家人,不是吗?” 听到家人时,负责人眼神闪烁了一下,情绪稍有缓和。“可你们现在就是在要我的命,没了加油站我靠什么活?”负责人绝望地吼道。 “一个大活人干什么不能挣钱啊,非得干这么危险的事,你的营业执照已经过期十年了,现在是无证经营,根据国家规定是要判刑的。”马庆刚说到判刑时,负责人明显一怔,恍惚间似乎在想些什么。 马庆刚给特警使眼色,让他们从后方慢慢靠近。 “但是,如果你现在配合我们工作,我们一定会重新考虑的。”马庆刚继续引导着,使负责人放松警惕。 经过马庆刚不断劝说,负责人的情绪逐渐稳定,但还是没有想要放弃。当他还没有意识到拿着汽油壶的手已经慢慢放下的时候,特警人员迅速行动,将其从背后控制。 志华加油站最终被依法取缔,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处理。而所谓的“汽油”其实是水。 同年7月,接到群众举报,十里铺龙洋包装制品有限公司非法储存经营汽柴油。 马庆刚来到非法经营场地。这是一个包装厂,大铁门紧锁着,确定内部无人后,他绕到侧窗旁破开窗户独自进去取证。空旷的工厂丝毫没有机器作业的迹象,一个储存量相当于一个一级加油站的柴油罐放置在空地上,虽说有心理准备,但马庆刚还是被这个“大家伙”震惊到。冒着随时被发现的危险,他拍下了收款码及售卖价牌等违法经营的有效证据。 第二天,马庆刚带领执法人员再次来到现场。 “龙洋公司涉嫌非法储存、经营汽柴油,我们将依法对此地进行查封。”执法人员严肃地说。 “你们有什么证据,凭什么封!我没有售卖,这些油是我们自己家存着用的。”经营人早已把二维码藏了起来,他深信对方拿他没有办法。 马庆刚将手机照片举到他眼前,铁证如山,对方再没了话。 2019年,在危险化学品行业领域,马庆刚共计检查企业104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51项,行政处罚27.7万元,摸排非法经营、储存成品油行为30余起,打击取缔非法加油站点20余处,对非法储存、经营成品油行为产生巨大震慑,彻底斩断了非法利益链条。 除了违法违规营业,马庆刚还在规定工作时间外暗查暗访,在新区各街角工地巡查蹲守,有时候一待就是半夜, 采集了大量流动车辆违规加油加气乱象的证据,并找到专家组展开研究,出具了一份非法流动售气售油营运情况的报告,推动了新区行业监管部门组织开展油气市场“打非治违”专项行动。 跑遍新区心病除 马庆刚一直以来都有记录工作日志的习惯,来新区工作4年,已经累积了厚厚的七本工作日志。 “2017年8月29日,工作第一天,了解新区应急管理局主要职能,构思新区安全生产工作职能,尽快摸底三个重大危险源……” “2017年10月15日,今天在晾马台一家小纺织厂又吃了闭门羹,新区这样的‘三合一’小加工厂太多了, 大多缺乏安全意识,根本管不过来……” 来新区后不久,马庆刚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心病”,新区里隐藏了不少“三合一”小厂,这也是他2017年到2018年工作日志中提到最多的。 2017年10月15日,马庆刚到晾马台镇摸排乡镇安全情况,他来到刘合庄村一户村民家中,看见一楼客厅摆放着两台纺织加工机,地上到处是碎布料和堆砌的衣服,凌乱不堪。就在距离机器不远处的厨房,放置着一个15公斤重的液化石油气瓶,一个铁质的狭窄扶梯连接着二楼一间小小的卧室,且没有窗户。 “液化气瓶旁边放置衣物布料非常危险,容易发生火灾事故,可以装个架子将布料分类放好,不要随意堆置。再配备一个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马庆刚直指问题。 “我们这儿从来没起过火,你是希望我们出事儿还是想干什么。我们小本生意不赚钱,没有心思管这些。”户主老吴毫不领情,下了“逐客令”。 吃了闭门羹的马庆刚并没有灰心,他一直放心不下, 又去了第二次。 “吴大爷好啊,我又来了。上次让您整改没有别的意思,不是让您为了花钱而花钱。”马庆刚面带笑容。 老吴不为所动。 “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您和您家人的安全。咱们这种吃住和生产都在一起的地方比较特殊,叫做‘三合一’场所,有很大安全隐患。”马庆刚向老吴讲述着“三合一”场所的火灾事故案例。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一定改。”老吴不耐烦地打断马庆刚。 一个月后,马庆刚第三次来到老吴家,一进门就感觉到了变化:地上散乱的布料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墙边两排高高的置物架,整齐分类堆放着处理好和未处理的布料。 但是,依旧没有装灭火器。 “吴大爷,您是不是有什么困难?是没钱买还是不知道买什么样的灭火器?我真心不想看到火灾发生,不想居民受到伤害……”马庆刚真诚地说。 老吴拍了拍马庆刚的肩膀:“小伙子,我也看出来了,你是真心为我们好。我今天肯定买,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来来回回,马庆刚渐渐和这些村民成了好朋友,有时候村民们有不懂的安全问题也会找马庆刚,他也总是乐此不疲。 新区纺织业发达,除了一些大企业外,这类“三合一”小厂非常普遍,点多、面广、量大、隐患多,安全生产状况堪忧。在马庆刚检查的“三合一”小厂中,最远的距离局里有50多公里,他依旧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跑。有一次,他到安新县刘里庄镇一个村检查,到村口发现正在修路,无法通车,而村四面环水,只有一条路可以进,这段路,马庆刚步行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村里他又挨家挨户查访,晚上回到家,脚上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 这些辛苦在马庆刚看来不足挂齿。四年间,他“跑”了近十万公里。 应急救援添“雄风” 2018年5月15日晾马台镇辛庄村一海绵厂失火,室内堆积的大量海绵易燃物导致火情迅速发展,所幸员工发现及时无人伤亡。消防队员灭完火,海绵厂只剩了骨架。马庆刚意识到应急救援是个大问题,如果火灾发生在“三合一”小厂,村民能否及时发现并自救?能否保证无伤亡呢? 马庆刚通过走访调研得知,晾马台镇十公里内没有专业的救援队,最近的救援队出警时间需要7到10分钟。对于“三合一”小厂来说,最佳救援时间在3分钟之内。 马庆刚还发现,新区应急救援队伍看似很多,但他们各自为战,人员装备分散,能在3分钟内到达救援现场的专业救火队伍几乎没有。 于是,马庆刚萌生了创建一支新的救援队伍的想法。怎么能做到和专业救援人员一样,有良好的应对事故 紧急救援的能力?怎样能在义务救援的同时,解决生活保障及收入?除了人力之外,怎样依托高科技手段实现快速救援? 马庆刚寻找不同领域专家,带领专家组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论证。 最终,人员构成以参加过国际维和、国内国际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等重大应急救援活动的转业军官和优秀士兵为主,没有当过兵的社会人员进入必须像新兵入伍一样, 经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并接受安全相关的专业培训。 马庆刚又到各个企业拉赞助,协调适合进乡村的小型消防车、摩托车,以及队服、防护服等装备。 一支由30人组成,反应快速、技术性强、功能多样、自供自养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创建而成,取名“雄风救援队”。他还积极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给每户居民安装上智能烟感,在晾马台镇先行设立了监测驻扎地,利用系统实施监测。自从雄风救援队驻扎晾马台,从接到智能烟感警报到抵达现场只需3分钟,晾马台也再没发生过大火灾。 今年9月,马庆刚从雄安新区调回了省应急管理厅, 但在新区的这段经历,给他的履历增添了一抹亮色。马庆刚在雄安新区工作日志上的最后一页写道:“安全生产工作,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